谭跃:根在内容,本是编辑
发布时间: 2022-03-30
来源: 百度
关键词 :
字号 : 小| 中| 大
4月7日~10日,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京召开内容建设委员会成立暨首届编辑大会:一则聘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组成高级智囊团,为中版集团在产品线规划、各类 基金项目评审论证、出版物评奖等方面的内容创新、主业发展建言献策、添智助力;二则将过去几年先后举办的骨干编辑和营销人员培训、“三个一百”人才培训 等,升级为专门针对编辑队伍建设的首届编辑大会,今后还将每年一个主题长期办下去。
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在大会致辞中表示,企业化的“本” 在编辑,集团化的“根”是内容。内容建设关乎中版集团的命运,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出版专业化发展道路,要更加专注内容,更加专注出版,更加专注文化影响力, 要学会以企业的方式做文化,以资本的方式做内容,以市场的方式做影响。他还强调,中版集团的编辑要有当代作为,必须“知天时”、“懂天命”、“建事功”、 “弘扬匠人精神”,要培养终生的学习能力、职业的专注能力、深刻的思考能力、时代的洞察能力、发现聚合优秀作者资源的能力、市场的竞争能力,使出版的思想 导向力、内容生产力、媒体融合力和文化传播力转化为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正能量。
此次内容建设委员会与编辑大会“双管齐下”,足见中版集团对内容建设、编辑培养这一“根本”的高度重视,是挺拔主业的创新之举,对业内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。为此,本报特编发谭跃在大会上的致辞,与业者共享。内容略有删节。
谭 跃(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)
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愿景,正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,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发展,急剧变革着世界的格局。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,中国出版集团的每一位同志,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机遇、使命、责任和担当。
三年前,中国出版集团确立了集团发展的“三化目标”和“六大战略”,召开内容创新大会,推出了“内容创新十策”。三年来,集团逐步拓展了内容创新、人才 强企、数字化、国际化、品牌经营等战略。从今年开始,我们将着力推进集团化战略。在中宣部、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和中央文资办的关心指导下,近年来,集团加快 了向现代化、大型化、国际化迈进的步伐。去年,中国出版集团连续第六年入选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,位次从2011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4位;连续两年入选 “全球出版业50强”,位次从2013年的第22位上升到第14位;首次入选“亚洲品牌500强”,成为中国文化企业的唯一上榜企业;首次入选“中国经济 最具发展潜力企业”,成为2014年度上榜企业的第一名。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,近年来在各类好书评选中,中国出版集团的参选数、入选数都印证了集团强大 的内容生产和创新的能力。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集团各级领导班子、全体同仁特别是一线编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在推进“六大战略”特别是企业化、集团化、市场化的过程中,中国出版集团不断地追问自己,我们企业化的本在哪里,集团化的根是什么。我们形成的共识是,根在内容,本是编辑。这个根本告 诉我们,出版产业能否做大,关键在于内容是否做优,产品的竞争力是否做强。这体现在优秀的选题策划中,体现在一流的出版物中,体现在对主流文化的把握上, 体现在对阅读风尚的引领上,最终还是体现在社会影响力上。内容建设关乎集团的命运,这样一个定位,决定了中国出版集团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出版专业化的发展道 路,也就是要更加专注内容,更加专注出版,更加专注文化影响。对中国出版集团来说,企业化、集团化和市场化就是要学会以企业的方式做文化,以资本的方式做 内容,以市场的方式做影响。对中国出版集团来说,做大做强,就是要把文化影响做大,把文化产品的生产创新平台做强。
基于这样的认识,集 团经过近一年的准备,决定成立内容建设委员会,其中设置顾问委员会、咨询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。聘请各界领导和专家,作为我们的良师益友,更好地把中央精神 政策的指导力转化为集团内容建设的生产力,将集团内外专家的真知灼见转化为集团内容生产的持续创新。
内容建设,编辑为本。纵观人类文明 的传承和发展,编辑的作用可谓大哉。孔子筛选民歌3000余首,集305篇以成《诗经》,“诗言志、思无邪”的传统影响后世,以至于今。他注《春秋》,微 言大义,仁义统之,中庸贯之,成国史之纲要,播思想于千秋。他还玩索《易经》,于连山、归藏等多种版本中独取《周易》,精注十翼,赋以哲思之魂,终成群经 之首。孔子删诗、注史、释经的往事,有人相信,有人疑之甚而否认。其实,对于文化传承而言,重要的是可以从中看到编辑工作的本质在选择,在倾向,在思想。
编辑是一项崇高的职业。回望近百年历史,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出版机构的前辈编辑们,曾为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118年前创建的商务 印书馆,103年前创建的中华书局,83年前创建的三联书店,无不在昌明教育、开启民智的中国近现代化过程中,承载过使命,担当过主力。他们的所作所为, 奠定了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基本格局;他们所选择推出的大量出版物,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。1949年以来,随着人字头、国字号等出版单位的纷纷设 立,我们的编辑队伍更加壮大,编辑的作品也更加蔚为大观。去年在集团的品牌大会上,我们初步梳理了集团第一批290种品牌产品,以《辞源》《汉译世界学术 名著丛书》《点校本二十四史》《管锥编》《鲁迅全集》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等为代表,展现了中国出版的水准,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高度。
当前,数字出版逐步深入,网络媒体日益普及,信息铺天盖地,内容海量呈现。其中,健康的与颓废的并行,有益的与有害的共生,真善美与假丑恶同在。在纷繁复杂 的网络世界,传统编辑的作用看似边缘化,实则更稀缺;看似无足轻重,实则更见功力。内容越是海量,选择越是困惑,传统出版的编辑优势就越是重要和珍贵。
江山代有才人出,长江后浪推前浪。作为中国出版集团的编辑,我们有前辈的荣耀,有丰富的遗产,更应有当代的作为。要有当代的作为,首先要知天时。天时是 什么?就是经济、文化、政治、社会发展的主旋律。当前,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,和平崛起、“中国梦”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、“四个全面”战 略布局、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构想、亚洲投资银行等等,所有这些每一个都是世界级的话题,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。中国模式背后的思想因素,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, 都是中外学术界探讨的重点,都值得我们高度关切。要有当代的作为,其次要懂天命。天命是什么?就是文化担当,就是出版使命,就是抓住时代意义的大话题,成 就里程碑式的大作品,发出中国的时代声音,掌握世界的话语权。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现代阐释,对中国当代实践的学术表达,这个话语权应该是在中国,应该 由我们中国人来完成。要有当代的作为,再次要建事功。作为中国出版集团的编辑,要不断学习,以增强学修见识;要倾听时代声音,以回答时代问题;要在“四个 全面”的领会中,关注重大话题,凝结重大选题,以给社会精神的动力、思想的引导和文化的支撑。同时,我们也要善于运用企业化的方式、市场化的手段、数字化 的途径和国际化的方法来做出版,使中国思想、中国文化、中国实践、中国故事传播得更远、影响力更大。要有当代的作为,最后需要弘扬匠人精神,这就是一生专 注,精益求精,持续创新,融合贯通,视专业为根本,惜品牌如生命。
作为编辑,生活工作在这样一个时代、这样一个集团是一种幸运。历史给 予了我们重大机遇和重要平台,但是机遇只钟情有准备的人。中国出版集团的编辑,要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形成中版特色的专业出版风格。这种专业风格,可不可以概括成以下一些要素:一是终生的学习能力,二是职业的专注能力,三是深刻的思考能力,四是时代的洞察能力,五是发现聚合优秀作者资源的能力,六是市场的 竞争能力或者更本质地说是文化的传播能力。
我们在案头的涂涂改改中,有文字功底,有品位格调,见思想文化,见眼光胸襟,考验着知识面, 透露着倾向性。对这几种专业要素,只要长期培育、集中锻造、反复锤炼、持久追求,我们就能应天时、行天命、建事功,就能文以载道、商以传道、创新弘道,使 出版的思想导向力、内容生产力、媒体融合力和文化传播力转化为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正能量。
举办内容建设委员会成立暨首届编辑大会,以此 纪念中国出版集团13周年。要在集团上下营造一种重视内容、重视编辑的浓浓氛围。因为我们相信,培养一大批好编辑,造就新一代名编辑,成就出一些中国出版 业的大编辑,是我们推进“三六构想”的题中应有之义,是我们建成“国际著名出版集团”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,是我们走开、走好、走成中国出版集团特色发展道 路的根本所在。同时,这也是中国出版集团各级领导班子的战略使命。